2009/06/11

美元拍賣(Big fool game)

內容引述自外匯最前線(好網站,多看看)。

美元拍賣(Big fool game):

這是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舒比克(Martin Shubik)於1971年所提出的經典賽局.其實早在50年代這遊戲就已經在John nash那伙人之間流傳開來.當時把這個遊戲叫作"big fool"(John nash是個神精病..但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~~~~~)

遊戲規則有兩條:
1. 人人都可獨立喊價,出價最高者得標。
2. 出價次高者必須付出自己的出價。

以1美元作為拍賣標的,當底價是1美分時,由於絕對有利可圖,所以不怕沒人出價,但第二人出價後,在不願賠錢的心理下氣氛逐漸升高,到了接近1美元的時節,拍賣進入了微妙的變化,出價者將出現稍許遲疑而冷卻一下,但1.01美元總比損失0.99美元來得小,所以一旦突破,則從「有利」的心裡轉變為「減少損失」,開始進入了決鬥狀態,每喊出來的新報價,似乎可以使自己的地位稍作改善,但他的真實處境卻只會越來越壞,可能的損失也持續增大,一直到理性佔據上風或不堪負荷時,根據多次實驗的結果,每場賽局最後都以3~5美元結標!

完全符合行為經濟學派所描述的現象!!而且透露了一個令人驚喜的事實"貪婪與恐懼的比例可能是個常數!!"

定錨效應(anchoring):
投資人在衡量自己損益時.往往不是根據客觀的平均成本.而會因為捷思.把印象最鮮明,最近的那筆交易當作成本.以此當作後續所有贏虧的感覺基礎.(想想看.當你加碼後如果套牢,或者作差價後重新買進若再跌.是不是就會浮現"等回本再平掉"的想法??).因此,在找尋損益兩平點時.只需要考慮最後一個波段轉折即可。

以 Porter (1980)之『五力分析』針對就自己熟悉的企業作一研究

這是我2005年進入學分班寫的作業,還真生澀呀!


Porter (1980)認為產業的結構會影響產業之間的競爭強度,便提出一套產業分析架構,用來了解產業結構與競爭的因素,並建構整體的競爭策略。影響競爭及決定獨占強度的因素歸納五種力量,即為五力分析架構。

茲針對上市公司「一O四人力銀行」作一番分析:


五力分析之項目

說明

是否有優勢

新進入者的威脅

該公司在這領域擁有高品牌之知名度、在國內人力銀行之市佔率方面亦有90%左右,也達到經濟規模之局,因此尚未有新進入者的威脅

V

供應商的議價能力

該公司主要由員工撰寫程式,對外透過網路徵才,並不需要供應商支援。

購買者的議價能力

求職與求才者的資訊不充足,購買者分散購買,無法跟該公司討價還價。

V

替代品或服務的威脅

現今網際網路為最快速便捷的方法,目前尚未有替代品或服務,但當替代品在性能或價格上所提供的替代方案愈有利時,對領先者的威脅就越大。

V

現有廠商的競爭程度

目前市面上僅有「1111人力銀行」所佔的市佔率不到10%,因此尚不對「一O四人力銀行」有太大威脅。

V


那些EMBA教我的事


忙的論文口試終於結束了,終於能好好靜下心寫些東西,剛好拿到股東會紀念品,竟然是送書,相當莞爾,也真夠有勇氣,不怕被砸店。

說了這麼多廢話當然要介紹,書名:那些EMBA教我的事,吳淡如,2007

我想:真巧呀!看看別人對唸書的甘苦,然後再對照自己心路歷程,不是很有趣嗎?

除了這本書被大眾發現疑似有漂竊的情事外,我倒認為寫得不錯,接下來將發人深省的略述如下:

1. EMBA過程走完之後,感覺儘然是三成快樂七成惘然,像是生活重心被抽掉似的。

2. 課堂內的事必須結合自己人生思考才能學會,課堂外的事永遠比較重要-人是最好的教材。

3. 工作資源-該要就要,不要有罪惡感,關心-該開口就開口,不要有遺憾。

4. Core competence-核心能耐,第一次聽到這名詞是在上哈佛個案教學」課程,由現任交通部毛部長所講解的,沒想到這本書也有,可見知識是一貫的,意思簡單說就是:核心競爭力,自我能力=競爭力→自我品牌(形式風格+人生觀)

5. 可悲的人生:(1)性格有問題,沒有朋友。(2)平日沒嗜好,活得無樂趣。(3)只懂守財,不懂早一點投資人生。

6. 今天很殘酷,明天更殘酷,後天很美好。但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。

7. 在全球化時代,軌道已消失,走入叢林探險時,要訓練自己預測及避開危險的能力。

8. 口袋空空不是問題,麻煩是出在空洞的腦袋和心靈。

9. Emba:賺錢賺友情也賺人生。